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读后感300字)

网警2023-01-1149

如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1、不轻信: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

2、不泄露: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转借身份证、银行卡,不随意丢弃刷卡单、取款凭条和信用卡对账单,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

3、不转账:不乱转账,涉及转账至陌生公司、单位、个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4、多求证:收到陌生短信、电话时,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如是“熟人”,要通过其他方式核实信息真伪。接到“国家机构、运营商、航空公司、兑奖单位”电话或短信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涉及银行卡、网银等问题,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不要拨打不明来源的咨询联系方式。一旦上当受骗,要注意保留证据,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

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

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

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码要区分,密码定期修改,谨防信息泄露。

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要”

1、不轻信

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2、不透露

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3、不转账

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公司财务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款、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的账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4、要及时报案

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

如何预防电信诈骗呢

个人信息泄露、贩卖等现象突出已成为诈骗犯罪黑色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许多电信网络诈骗方式都以获取被害人隐私信息为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因此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广大人民群众把好个人信息保护的第一道关口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从源头杜绝隐私外泄对于避免财产损失至关重要。

应对方法

① 要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不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务等重要信息。不将身份证照片或号码保存在手机中。

② 要保管好个人账户信息。在相关网站输入账号、手机号码、查询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前要谨慎核实域名真实性电信网络防诈骗指南,不点击可疑链接,不连接来历不明的无线网络,不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谨防钓鱼陷阱。

02

绝不出租出售“两卡”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直接参与诈骗行为就不算犯罪。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行为的情况下,仍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为他人提供便利,就涉嫌构成违法犯罪,情节严重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应对方法

广大群众要保持警惕,不轻信他人,不贪图小利,绝不出售、转让、出租、分租、出借或者购买银行卡、支付账户(微信、支付宝等),以免给不法分子提供“作案工具”。否则,5年内将会被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还会在个人征信上留下污点,影响贷款办理等业务。

若发现出售、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等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03

加强账户安全管理

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反映出部分群众银行账户管理存在明显漏洞,因此,提高银行账户安全性,给自己的账户上好“锁”,是风险防范的关键一环。

电信诈骗如何防范措施

防范电信诈骗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高度重视电信诈骗防范工作;

2、积极向客户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要点;

3、积极参与防诈骗技能的培训;

4、加大营业区自助服务区的巡视力度等。

有什么诈骗形式?

1、冒充公检法等机关诈骗

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洗钱”等为由,冒充警察、检察官、法官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警方不会通过110电话号码直接拨打用户,绝不会通过电话远程做笔录方式办案,更不会要求受访者提供个人的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同时根本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遇到公检法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和密码以及将钱转到“安全账户”等情况时,切勿相信。

2、中奖诈骗

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事主误入中奖陷阱,以让事主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收到类似的可疑短信时,不要轻易回复或者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可以登录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好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

法律依据:《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二年内多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未经处理,诈骗数额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本文链接:http://secureavi.com/post/9458.html

阅读更多

网友评论

网警联系QQ:2774795063点击复制添加